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目錄 購物車 {{currentCart.getItemCount()}}
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,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

撰寫日期:2018.08.01

如何分辨茶葉有無混茶(深入討論)

市面一般茶商茶農,多半會說,看葉子!其實,就算葉子不同,也不能斷定這款是混茶!以下細說:

 

Q1.葉子老葉嫩葉都有,就是混茶?

A1.茶園為人工採收,台灣又缺採工,採茶多老人或是外籍人士,素質參差不齊,老葉嫩葉一起採收,製成後就容易有偏黃葉(老)、偏綠葉(嫩)同時並存的問題,因為採工素質的關係,老葉的存在,台灣茶在5%以內,境外茶在3%,都是可以接受的範圍,所以,如果因為這款茶葉裡面,內含黃葉就斷定是混茶,乃是錯誤的判斷方式!

 

 

Q2.葉子外型不同,就是混茶?

A2.葉子的外型,如了品種之外,也與日照向陽與否、茶樹生長狀態有很大的關係!許多茶商茶農會說,尖頭的就是青心烏龍,圓頭的就是金萱,此更是一大謬誤!青心烏龍的早葉(剪枝之後剛生長出來的葉子)是圓頭,金萱因為日照關係,也時常產生尖頭,所以用尖頭圓頭的葉子外觀來判定,更非判斷混茶的依據!

 

Q3.茶球顆粒的大小不同,就是混茶?

A3.此更是一大錯誤的判斷方式,因為一個茶園每一部分的日照程度一定不同,雨水沖刷不同,肥料保留程度也有所不同,使葉子大小不同,製成後,顆粒大小自然多有所不同,所以茶球顆粒大小更是不能斷定是否有混茶!

 

Q4.泡開的葉子顏色不同,就是混茶?

A4.一個茶園的日照一定多少有所不同,日照長的顯墨綠,日照短的顯黃綠,製程中一定多少有所不同,所以無法依照顏色做判斷!

 

 

那麼混茶要如何判斷呢? 除了儀器判定之外,當然也有可以人工抓出混茶的方式! 就是「烘焙程度」!

 

因為每批茶葉的烘焙度,一定稍有不同,混合後,品嚐起來,就會有「氣味的分岔感」!

 

將兩款烘焙程度差異極大的茶品做混合,就會有很明顯的氣味甚至乾燥度的差異!所以,一款茶葉裡面的烘焙程度不同,這款茶葉就有很高的機率是混茶!

 

但是,如果這款茶葉有混茶,表示這款茶葉的烘焙程度就會不同嗎? 那就不一定囉!

 

只要把烘焙程度調成完全相同,再依照口感的平衡度去做拼配混合,就無法利用烘焙程度去抓出混茶了,當然,這樣的混茶也早就不是混茶,而是專業的「拼配」技術,目的是提升品質

 

其實,在討論「混茶」之前,我們必須先討論「拼配」,因為兩者聽起來一樣,其實有本質上相當大的不同!

 

拼配技術,乃是依照多款茶葉的外形、滋味、香氣、茶湯濃郁度,將茶球做「截長補短」、「提升品質」的混合動作

 

拼配出來的茶葉,香氣滋味口感外觀,都會大大提升,甚至達到比賽獲獎的等級!

 

外觀上,因為專業的拼配技術,都調整至均勻,甚至比原本為拼配的茶葉外觀更加一致!

 

所以拼配無法依照外觀、葉子大小去做判定,甚至在拼配前,可以將各款茶葉的烘焙程度調整成一致再拼配!所以,也無法依照烘焙度去做判定!除了專業科技儀器,完全無法人工判斷這款茶葉有無拼配!

 

以上是專業拼配技術,很驚訝嗎?

 

跟各位說,拼配技術在20年前是大家都知道的技術!是茶商、茶農、喝茶的消費者,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技術!

 

因為這樣才可以喝到真的好茶!

 

但是近20年來,因為網路茶商的行銷手法,一直不斷強調不混茶、不混茶!連帶也影響了拼配技術的發展!

 

其實這些嘴巴說不混茶的茶農茶商,銷售的茶葉也是經過拼配處理,否則怎麼每次的風味都可以這麼一致呢?(我們幫非常多幫茶農茶商做拼配處理)

 

好了,談完拼配,就回來談混茶吧!

 

混茶簡單的說,就是拼配技術不足做產生的負面效果!能力不足的拼配人士,無法依照外觀、口感、香氣、做最適化的調整,單純為了降低成本的結果,就是混茶了!

 

 

以上與各位分享

 

特等茶師顧問 Josef